服务热线
400-777-5592
来源:优优汇联 时间:2023-12-22
随着国内“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政策的稳步推进,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文件精神,优优汇联与全国各大院校、企业深入探索,开展多形式校企合作,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合一的产教融合模式,服务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与转型。
【优优汇联数字商务产业学院】
自2018年起,我司与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凭借双方优势,逐步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各项产学研合作,并于2021年共建共管数字商务产业学院。目前产业学院以跨境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专业为核心,辐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市场营销、文化创意与策划等专业,结合当前数字经济建设的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着力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优优汇联数字商务产业学院以“一个云平台+四大服务体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框架,结合行业职业标准,搭建专业的教学资源体系,引入“双师服务+实战项目+赛事服务+职业技能认证”,融通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共同培育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至今,优优汇联数字商务产业学院获批2022年省级第四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以及厦门市第二批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立项建设项目;学院基地——云共享现代商贸服务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获批2022年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共建共管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优优汇联携手兴才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我们按照省级实验室建设标准,成功打造云共享现代商贸服务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投入成熟的管理运营团队,配套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及文化建设制度,并通过校企联合招生、动态跟进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学院的运营管理。
在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计划中,我们基于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构建以能力素质培养为导向的“2+0.5+0.5”进阶式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把岗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我们不断完善教学环境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中、体验中、合作中学习,达到建构知识、提高能力、养成素质的培养目的,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共同参与教研任务,完善双师教学】
在产业学院专业教学中,优优汇联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训系统支撑等方面深入参与教研过程。
我们匹配丰富的跨境电商课程资源及技能培训实践渠道。2023年优优汇联在产业学院共开设了7门课程,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154人,有11位企业讲师参与授课,提供了专业课程(课程总学时306课时)的教学。其中,学生系统性主修了《跨境电子商务基础》、《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操作》、《跨境电商营销推广》、《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数据分析与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并通过优优汇联亚马逊仿真教学系统、课内外实践课程等,全面学习跨境电商基础运营知识和实操技能。
我们投身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教学”团队。优优汇联从多渠道引进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兼职教师进校讲座,引入企业优秀讲师参与专业技能实操授课,实现专业理论前沿性与技术技能先进性相统一。此外,通过定制化师资培训、双师型师资培训、1+X师资培训、教师下企业实践等内容建设,不断提升双师教学水平。
我们参与教材建设。对接行业标准和规范,引入企业生产案例,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跨境电子商务Shopee运营实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及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操作》、《跨境电子商务营销推广》以及《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分析与管理》1+X系列教材数字化资源。
【多元实战项目训练,检验教学成果】
在实战方面,优优汇联引入产教融合实战项目,帮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对接真实平台、对接企业项目,提升学生技能实操水平、检验教学成果。
2023年度,我们组织产业学院学生参加eBay“E青春”、Shopee“Young帆计划”产教融合实战项目,共开设160课时,通过真实平台账号,强化训练学生实战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考核的学生将可获得平台认证证书;我们辅导学生参加2023年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跨境电商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校企联动,打通教育闭环】
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优优汇联积极联动各大跨境电商企业,为学生开设校外课堂、铺设就业通道。
2023年度,我们定期开展企业实践月活动,带队学生前往跨境电商产业园、知名企业等,深入实践基地,调研市场发展现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与行业大咖面对面交流学习,在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就业方向;在毕业季期间,联动本市十余家企业开展人才招聘会活动,为2021级商务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提供近百个岗位需求,实现育人成才到就业推荐的有效转化,服务地方产业人才需求。
作为产教融合践行者,优优汇联始终与各大院校并肩,探索产教如何向更深、更广融合。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多边合作,深化校企共同育人,构建有特色的、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的服务政校行企发展需求。